联想到职场,领导者也有木匠型和园丁型。
园丁型领导,首先会根据个人的特点、潜力去任用人,让人扬长避短,同时还要有生态意识,配备合适的搭档,给予合适的土壤、肥水等条件去发展人。松树和柳树,各有所长,需要种在合适的地方。
木匠型领导,则注重按照组织和岗位的需求去选择人、任用人,甚至期望人因岗位需要而改变,所谓“人是组织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。但其实人远非砖 头,都有个性、天赋、偏好等。这样用人,往往只是“要我干”,而不是“我要干”,那效果就差得很远。更糟的是,还会发生“削足适履”的情况。组织和个人两败俱伤,组织损失了时间和资源,人才也用折、用废了。
高明的领导者,都懂得用人时须从思考人有什么长处入手,而不是从思考职位有什么要求入手。
用人,先得识人。人,不可貌相,可不像松树柳树那么容易识别。VUCA时代,岗位的需求、人与岗位的适配性,也不像柳树适合水边、松树适合寒带那么容易了解。
德鲁克说过:要用人,而不是去改变人。我理解有两层意思:一是用人所长,扬长避短,对人才不求全责备;二是别试图改变人,人是很难被改变的,只有他本人从内改变。换句话说,成人是很难被外人改变的,只能自主改变。
当然,园丁也会修剪多余的枝叶,木匠也会因材而用,大多数领导都是介于二者之间。
VUCA时代,更需要“园丁思维”
我们正在从SCSC(Stable 稳定的,Certain 确定的,Simple 简单的, Clear 清晰的)时代,走向VUCA( Volatility 易变性,Uncertainty 不确定性,Complexity 复杂性,Aambiguity 模糊性 )时代,组织及其内部的岗位需求也从确定的、机械式的,走向柔性、多变、生长型的。
在《重塑组织》一书中,将统治型、服从型、层级森严、严格遵循仪式和流程的组织用红色、琥珀色来定义,比如黑帮、军队、天主教会等。这些组织的领导者更像木匠型。组织里的人必须严格,甚至僵化地符合组织的需求。
而最具生命力的组织被称为青色组织,这样的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,能够实现自主管理、灵活进化,驱动真实自我不断地成长。每个组织内的人都被一个内在的声音召唤,根据他们独特的潜力做出贡献。青色组织最突出的例子就是Patagonia(户外服装公司)和Burrtzorg(一个7000多人组成的家庭护理组织)。显然,这样组织的领导者,更像园丁。
早在20年前,很多硅谷企业就引入了教练,来帮助高管团队成长。教练每天在思考的事情,是如何让别人变得更好,这就是“园丁思维”。
作为领导者,职位越高,就越需要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,也就越需要“园丁思维”。
引进人才,要有“园丁思维”
引进人才,犹如移栽大树,职务越高,成功率越低,正如“树越大。移栽成功的难度越大”。
以前很多企业一有困难,喜欢找“空降兵”,这就是”木匠思维“,犹如桌子缺了一条腿,找一块木头安上。这些年,领导者们越来越意识到”空降“干部难成功,并不是“空降兵”的能力变差了,而是企业内外的环境变化,成活率高的“空降”干部都得经过内部多年的文化浸泡和环境适应。
如何提高引进成功率,想想怎么移栽大树就明白了。
首先,不要急功近利,先存活,再结果。
其次,要注意树与移栽地的匹配度,并保持良好的水土环境。
做园丁还是木匠,是关乎组织生命力的选择
德鲁克说过:“追其根本,任何机构本质上都是一个教育机构”,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,值得所有领导者深思。
上一篇: 有效的干部管理,要找准问题,搭好基础 下一篇: 欢迎广大客户光临本公司网站!